会议信息
为促进柔性电子技术与智慧医疗领域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加强产学研用合作,由湖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南华大学共同主办的“2025湖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年会第二会场——柔性电子与智慧医疗创新论坛”兹定于2025年11月22日在湖南衡阳举办。本次论坛将汇聚本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前沿动态,分享创新成果,展望未来趋势。
大会报告嘉宾
于欣格 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彭绍亮 教授 /湖南大学
宋玉君 教授 /南京大学
易长青 教授 /中山大学
黄晋 教授 /湖南大学
李舟 教授 /清华大学
蒋乐伦 教授 /中山大学
潘程枫 研究员 /浙江大学
李冀豫 研究员/中山大学
董磊 高级工程师/深圳大学
会议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湖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南华大学
承办单位:南华大学科研部、研究生院、电气工程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协办单位: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湖南工业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Soft Science期刊
赞助单位:湖南纳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会议日程
报到时间:2025年11月21日08:00-22:00(周五)
会议时间:2025年11月22日08:30-17:30(周六)
会议地点:衡阳市悦莱花园酒店国宴厅
会议主题:柔性赋能,智启健康
时间 |
开幕式 |
主持人 |
08:30-08:50 |
南华大学校领导致辞并介绍出席嘉宾 湖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彭绍亮理事长致欢迎辞 |
郑哲 (学会秘书长) |
08:50-09:00 |
宣读关于同意筹备湖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智慧医疗与微纳系统专业委员会批复 合影环节 |
时间 |
专题 |
报告题目 |
报告嘉宾 |
主持人 |
09:00-09:30 |
医 工 前 沿 专 题 |
用于健康医疗与人机交互的皮肤集成电子 |
于欣格(香港城市大学) 国家杰出青年 |
王国富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
09:30-10:00 |
多中心多模态生物医药开源人工智能大模型 |
彭绍亮(湖南大学) 长江学者 |
10:00-10:10 |
茶歇 |
10:10-10:40 |
微流控肿瘤液体活检与纳米药物分析 |
宋玉君(南京大学) 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 |
张超 (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
10:40-11:10 |
基于智能手机的现场即时检测(POCT)技术 |
易长青(中山大学)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 |
11:10-11:40 |
液体活检:从生物标志物发现到临床诊断应用 |
黄晋(湖南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
11:40-13:00 |
午餐 |
14:00-14:30 |
柔 性 电 子 专 题 |
自供电医疗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
李舟(清华大学) 国家杰出青年 |
贺全国 (湖南工业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
14:30-15:00 |
可穿戴微针经皮传感 |
蒋乐伦(中山大学) 广东省杰出青年 |
15:00-15:10 |
茶歇 |
15:10-15:40 |
面向健康监测与疾病干预的医用生物电子系统 |
潘程枫(浙江大学) 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 |
杨健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 |
15:40-16:10 |
长效稳定的柔性生理信号传感系统 |
李冀豫(中山大学) 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 |
16:10-16:40 |
卓工培养2.0 -以成果转化为驱动的卓越工程师培养 |
董磊(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 |
16:40-17:00 |
医工转化与人才培养圆桌交流会 研讨嘉宾:张超(中山大学)、聂立波(湖南工业大学)、董竹新(中南大学)、刘海蓉(湖南大学) |
17:00-17:30 |
优秀墙报颁奖仪式闭幕式 |
谭誉宇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 |
会议须知
1、报名方式:请于2025年11月21日前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回执。

2、会议费用:本次论坛注册费学生代表300元和教师代表600元。参会者交通及住宿费用回单位报销。(如需会务组协助预订协议酒店, 请在注册中注明。)
3、联系方式:
大会秘书长:杨健13260769706
大会秘书:王姣丽15200929271
大会秘书:邹儒诗19146826851
4.会议用餐
本次大会提供11月21日自助晚餐和11月22日自助午餐。
会议墙报征稿
墙报专题
专题A |
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 |
专题B |
柔性电子结构与制造 |
专题C |
柔性生物电子集成 |
专题D |
智慧医学影像与脑智科学 |
专题E |
生物医学传感与仪器 |
专题F |
生物医学材料 |
征稿要求
论坛诚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及业界代表踊跃参会。同时征集与论坛主题相关的墙报海报展示,会议将评选出优秀墙报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和礼品,请有意报名者于11月18日前将墙报作品参考模版并命名:姓名+学校+主题类别,发送至会议邮箱jensenwin@163.com。2025柔性电子与智慧医疗墙报模板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C17GjRXv9nM3mU78LwIKg?pwd=iw7w。(提取码: iw7w)
秋色正好,雁城衡阳倚南岳之秀、承石鼓文风,诚邀各位学界同仁齐聚雁城衡阳,共襄学术盛宴,同绘智慧医疗新蓝图!
附:专家简介
姓名 |
专家信息 |

于欣格教授 |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院青年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数字医学院副院长,香港心脑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青年科学基金A类(杰青)、香港RGC Research Fellow、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创新35人、IEEE纳米医学发明家、MINE青年科学家、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等奖项获得者。研究方向为新型柔性电子在生物医疗领域以及智能触觉中的应用技术,《Science Advances》期刊副主编及多部期刊编委,斯坦福top 2%高被引学者,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 |

彭绍亮教授 |
长江学者,2024,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人工智能),主持湖南省“创新群体”和”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副主任,湖南大学"岳麓学者"二级教授/博导,2023年获评湘江榜样(10位),2023湖南省数字化十大杰出人物。从事大数据、生物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研究。出版学术专著9部,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论文引用11000余次。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1),2013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1年CCF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1),2018年CCF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1),2024年广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2),2016年立三等功。是中央军委科技委生物交叉立项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会评专家、人工智能学会终身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CCF计算机应用和生物信息专委副主任和YOCSEF总部AC委员、CCF大模型论坛常委、高性能计算专委常委、大数据专委常委、区块链专委委员,CCF杰出会员和杰出3星演讲者(CCF第二个)、湖南省生物信息学会和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发起人),担任2个SCI期刊执行主编(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和多个国际期刊副主编等。2020年联合创立全球第一个《Metaverse》元宇宙Web 3.0国际学术期刊,任Editor-in-Chief(主编),获得2022世界元宇宙生态大会元宇宙领军人物奖和2022“元宇宙30人创新人物奖”。 |

宋玉君教授 |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新型微流控器件的开发与应用,通过设计集成化、高通量、高内涵微流控芯片,实现疾病异常信号的快速检测、纳米药物的标准化制备以及体内病理环境的仿生模拟,应用于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Sci. Adv.,J. Am. Chem. Soc.,Adv. Mater.,Angew. Chem.,ACS Nano,Adv. Funct. Mater.,Nano Lett.等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被引用7000余次,单篇最高被引用2000余次。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等,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双创团队,获得中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入选Angewandte Chemie “Author Profile”专栏人物, J. Mater. Chem. B新锐科学家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

黄晋教授 |
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大学岳麓学者。主要研究兴趣是利用DNA分子进行材料构建、信息编码、逻辑计算、信号放大,以及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ACS Nano,Nano Lett. Adv. Sci. Small,等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它引次数超过10000次(H因子60),获发明专利10余项。 |

易长青教授 |
厦门大学学士、硕士,香港城市大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广东省便携式普及型先进实用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易长青教授一直从事生物/化学传感检测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要开发用于现场即时检测的生物医学传感新技术、柔性可穿戴新器件和便携式智能化新装置,实现复杂样本中生化标志物高灵敏和高特异性的快速检测。作为项目负责人已主持完成了国家和省市级、以及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20余篇,h-index因子47.0;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曾入选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广东省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曾获2018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21年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2025年广东省传统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李舟教授 |
2004年在武汉大学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10年在北京大学获得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先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现为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研究员。获国家杰青、北京市杰青国家万人青拔、教育部新世纪、北京市青拔和北京市科技新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人体自供能生物电子器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已在心脏起搏器上开展技术转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曦颠覆式技术创新基金、中科院先导专项、北京市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和华为技术合作项目等多项基金课题。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CellBiomaterial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00余篇,论文数、H指数、被引次数等排名全球前1%,并入选科睿唯安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

蒋乐伦教授 |
中山大学·深圳,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导,精准医疗器械智造团队负责人,广州市生物医疗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主任。致力于医用器件与医疗仪器的开发。①发表论文:已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Matter等发表SCI论文近80篇,英文专著1章。②授权专利: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③人才计划:2022年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年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年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021年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2021年深圳市教育先进个人等。④主持28项,其中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项,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项目8项,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市级5项等。⑤人才培养:践行立德育人,培养学生入选“海外优青”2人,主任医师1人等。 |

潘程枫研究员 |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人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全省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兼聘教授。分别于2013年、2016年和2020年右北京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软物质电子材料设计与纳制造、医用可穿戴/可植人电子设备、医用软体机器人研究。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Electronics, Nature Nanotechnology, Science Robotic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担任《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机电工程》期刊青年编委。获MINE优秀青年科学家奖。 |

李冀豫研究员 |
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中山大学逸仙学者、柔性医用电子团队负责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客座教授,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高新技术评审专家。李冀豫博士分别于2015、2017年在中山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于2021年在香港城市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于香港城市大学于欣格教授课题组从事柔性生物电子方向的研究与学习。主持参与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基金。累计发表SCI论文56篇,其中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 Advances、Nano Letters、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Lab Chip等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担任Soft Science、The innovation、Exploration青年编委及深圳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临床医学工程专委会常委,中国电子学会智慧医疗专家委员等兼职,受邀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多次。 |

董磊高级工程师 |
深圳大学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深圳大学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教学联盟副秘书长,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卓越工程师培养以及医疗器械研发工作。获深圳市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深圳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3项。先后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项目、“101计划”集成电路学科教材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创新局项目、企业委托研发项目等近20项,获得专利授权25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20余部,包括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教学联盟规划教材、卓越工程师培养系列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