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上岸C9!

2025年04月07日 00:00 文/何婧 点击:[]

全力以赴!上岸C9!

斩获2024年第11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2024年第26 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一等奖,2024年第9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2024年第9届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二等奖、2024年第10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二等奖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手握2项软件著作权,获评南华大学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现保研至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她就是来自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101班何婧,一名以行动践行使命的中共党员。

一、长计远虑,稳步前行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大二上学期,何婧就毅然踏上了保研的征程。在为保研做准备的过程中,她能够将有限的精力高效分配到专业学习、科研探索与实践锻炼上,这为她追求知识、探索未知的热忱提供了施展的舞台。幸运总是眷顾有规划的人。从决定保研的那一刻起,何婧便从多个维度,精心制定了一份详尽的保研计划。

在专业学习领域,何婧对每一门课程都一丝不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在考试中屡屡斩获佳绩,为保研筑牢了知识根基。投身科研工作后,在导师悉心指导下,何婧积极融入多个科研项目,从资料收集到实验设计,再到数据分析,每一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科研思维和学术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学术竞赛方面,何婧凭借敏锐的洞察力,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竞赛,与来自不同高校的优秀学子同台竞技,在竞赛中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又锻炼了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

在执行保研计划的过程中,何婧始终保持灵活应变的态度,根据学业进展、竞赛动态以及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计划,确保计划得以顺利推进,朝着自己的保研目标稳步迈进

二、夏令营中成长,压力中奋进

保研之路漫漫,个中酸甜苦辣,唯有何婧自己最清楚——从争取推免资格,到参加各类院校的保研夏令营,再到通过严苛的笔试与面试,这一长串流程,对每一个环节,何婧都全力以赴,丝毫不敢懈怠。提到夏令营,何婧心中满是怀念。在夏令营中,浓厚的学术氛围如同一场甘霖,滋润着她求知若渴的心田,让她备受启迪。能与顶尖学府的导师、团队面对面交流,聆听他们的见解,探索学术的前沿,是一次莫大的激励。

然而,夏令营中群英荟萃,竞争压力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初入夏令营时,何婧时常在夜里辗转反侧,担心自己不够突出,错失良机。“摆脱压力的关键,是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成长上。”每当焦虑袭来,何婧都会在心底默默为自己加油打气。她将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深入钻研专业知识,精心打磨自己的项目经历,不断丰富自身履历,让自己忙碌且充实。就这样,何婧愈发专注于自我能力的提升,在竞争中稳步前行。

三、科研挑战中成长,团队协作中绽放

保研的道路绝非坦途,有苦有甜,在挫折中不断成长。大二学年,何婧加入了谭誉宇和杨健老师的先进微纳智造与生化传感团队,投身生物医学设备研发课题。彼时的她,对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仅有模糊的认知,许多专业术语都一知半解,是导师从基础概念讲起,带着她查阅文献,手把手指导实验,一步一步引领她走进生物医学工程科研的大门。何婧常说:“保研过程中遭遇困难在所难免,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

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难题再大也能迎刃而解。“看到题目的那一刻,脑袋嗡嗡作响,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突破。”这是何婧和团队成员们在接到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大赛题目时的真实状态。从逐句研读题目,剖析赛题的核心要求,到初步构思设计方向,何婧和团队就耗费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在设计过程中,团队遭遇了重重阻碍。在硬件选型阶段,他们发现市面上现有的传感器难以满足对生物信号高精度采集的要求;软件算法开发时,数据处理的延迟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在外观设计环节,既要考虑人体工程学,又要融入创新性元素,这让团队成员们绞尽脑汁。但何婧和队友们没有丝毫退缩,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踏上了攻克难题的征程。后来,何婧在回忆这次竞赛时说道:“比赛期间,我们累得几乎要散架,但团队成员彼此支撑,从未放弃。当得知获得全国二等奖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路走来,何婧对导师的悉心指导、师兄师姐的热心帮助心怀感激。正是这些帮助,让何婧在保研的道路上信心满满,一路披荆斩棘。

四、探索科研,勇敢逐梦

“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只有提前规划、合理安排,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最大的成长。”何婧分享道。在她看来,制定清晰的学习规划是高效学习的基石,每天明确要完成的任务,不仅能提升学习效率,还能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知识的巩固绝非一蹴而就,何婧十分重视复习的作用。她每周都会抽出特定的时间,系统梳理本周所学知识,搭建知识框架,让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加深理解与记忆。在何婧心中,学习并非枯燥的知识堆砌,而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始终对生物医学领域的新进展保持敏锐的好奇心,愿意尝试新事物,这让我在学习中充满激情,也使我更能体会到知识带来的乐趣。”

何婧认为,科研经历是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出于对专业的热爱,自大以来,她积极投身各类科研项目,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她不仅接触到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和理念,极大拓宽了学术视野,更在解决复杂科研难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同时,专业技能和学术素养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

五、多维履职,尽显担当

何婧在大学期间先后担任班级团支书、学生第六支部副书记等职务。任职班级团支书期间,她统筹策划主题团日活动,创新组织形式,有效提升班级凝聚力,引导青年学生向党组织靠拢;担任支部副书记时,她协助完成党员发展、组织生活开展等工作,以严谨态度助力支部规范化建设,获评 “优秀学生干部” 荣誉称号。

大二期间,作为社会实践部副部长,何婧积极投身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她深入敬老院,开展 “银龄关怀” 服务,通过健康陪伴、生活照料等行动践行尊老美德;走进乡村小学,设计 “趣味课堂” 教学模块,结合学科知识与素质拓展,为留守儿童送去知识与关怀。

她说,她特别欣赏这样一句话“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固定在一条轨道上,不要把自己定位为某一种人。“勇于尝试各种可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关乎外人的想法。”在学习之外,何婧于多赛道齐头并进,从不为自己的人生设限,也从不在意任何标签,自由而勇敢地在旷野上奔驰。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这是何婧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要拥有飞翔的能力,自由自在地游弋,需要我们莫失自我,牢记来时路,不负少年志。在大学生活中何婧始终践行着心之所属,笃志前行,只争朝夕,在自己凡常的日子里勾勒出对世界的深情,照亮着前方的路。


孜孜矻矻,力学不止

栉风沐雨,步履不停

砥砺初心兼风雨

劈波斩浪扬风帆

前路浩浩荡荡

万物皆可期待



下一条:电气工程学院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勤学堂”学业帮扶工作布置会

关闭

地址:中国 湖南 衡阳 常胜西路     
雨母校区: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衡祁路228号南华大学雨母校区电气工程学院     
电话:0734-8282125     邮编:421001

版权所有: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