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

2018年07月17日 16:39  点击:[]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

一、电气工程学院简介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87人,专任教师66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3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8人。教师中有湖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5人。学院下设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五个专业教学系;学院拥有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超快微纳技术与激光先进制造”,另有实验中心及电工电子教研室,其中实验中心为部省共建示范实验室;三个研究所,即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技术研究所、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学院现有1个学术型硕士授权点(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现有本科学生2000多人、研究生91人。

近年来编写专著、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近70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各类科研项目50多项、教研教改课题4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973” 子课题3项、国防预研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级其它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项12项;获教研成果奖8项,其中省部级教研成果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近300篇,被EI、SCI、ISTP收录近90多篇。

二、学位点简介

(一)学术型硕士授权点(1个)

1电子科学与技术

(1)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简介

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对象是电子运动规律、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电子线路及其系统和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本学科的研究内容包括:带电粒子、光子和电磁波的产生、运动、变换及其在不同媒介中的相互作用的现象、效应、机理和规律,具体包括电磁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路与系统、电子线路、电子和光子的运动规律及其传播载体(即器件集成与线路构造)和方式(即电磁场和电磁波),以及包括信息领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各种应用问题。

(2)南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概况

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在聚变等离子体的电磁调控、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材料激光加工等方面积累了较厚实的研究基础,已持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在核设施运行状态监测与相关电子设备研究方面已在核行业形成影响,获得多项国防基础科研与军口配套项目的支持;基于智能信息处理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及其电子系统开发研究正在与国内电子工业骨干企业及研究院所开展合作研究,行业应用优势突出。

本学科2006年获物理电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获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开始招生,有教授12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博导1名(挂靠),硕士导师16人。学科点已形成4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近五年被SCI收录30余篇。本学科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湖南省和教育部有关基金项目等近30项,纵向经费近800万元,与行业企业横向合作经费近200万元。与国外同行和国内一流高校建立了定期的交流与长期的合作研究关系。

本学科建有5个专业实验室,有中核集团“核设施运行状态监测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作为主要学科之一参与学校“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实验设备先进,电子资源和图书资料丰富,具备培养电子科学与技术复合型人才的良好育人条件。自2006获得物理电子学位点开始,各界毕业生受到了全国电子行业以及湖南省地方企业的广泛欢迎。

(3)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方向与特色

本一级学科点主要从事等离子体电磁调控与高功率电子学、光电子与激光技术及应用、电子系统集成及应用、电子信号与信息处理及通信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在核聚变等离子体的电磁波辅助加热及相关功率电子器件、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应用、智能信息处理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等领域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学术成果;在放射性环境下安全可靠的电子系统开发与集成、核设施运行状态监测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正走向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等离子体电磁调控与高功率电子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电磁场和电磁波理论及其在磁约束受控核聚变中的应用研究;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高温等离子体理论及其应用。包括核聚变辅助加热系统中的电子回旋共振微波、中性束注入等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激发电源、工业高压电源等应用研究。在长期的研究和积累中,本方向建设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形成了的自己特色与优势,成为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方向的研究基于国内外大科学装置,处于本学科的前沿,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可以为等离子体电磁调控、脉冲功率技术等科研领域培养优秀的研究生。

2) 光电子与激光技术及应用

本方向主要在超快超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理与新现象及应用开拓;超快激光微纳制备技术;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与微纳光子学;激光制备新型光电、热电功能材料与智能激光加工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是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方向的研究对更深入理解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超快强场中的原子分子物理以及亚波长结构对光频电磁波的调控机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发展的激光先进制造技术、飞秒激光微纳加工新技术以及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构筑的新型光子器件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方向的研究积累、目前的学术队伍与平台能够为培养本学科方向的高层次创新性学术研究生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3)电子系统集成及应用

本方向依托中核集团重点学科实验室“核设施运行状态监测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及南华大学重点实验室“核设施电子电气实验室”,面向核行业和电子通讯企事业单位需求,紧密契合核设施电子系统的特殊性,主要以开发和集成满足特殊要求的安全可靠的电子监测系统、低功耗专用集成电路、高性能数字集成化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等方向研究,是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传统研究方向。本方向研究人员近年主持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近五年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5项,研究成果及应用效果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在业内已具有较好口碑和影响力。

4)电子信号与信息处理及通信技术

本方向紧跟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最新理论发展动态,开展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信息融合、深度学习和无线传感网等重要理论研究。研究方向设置既面向信息技术前沿,又服务于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新理论推动新技术的特色十分明显。本方向具有多年从事电子信号与信息处理及通信技术领域研究的教授、副教授,队伍结构合理,研究团队成员能紧跟国际信息处理发展前沿,具有较深厚的学术沉淀,研究理论成果突出,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研究生。

(4)电子科学与技术学位点导师介绍

龚学余王新林王彦盛义发杨斌郭玮陈文光赵立宏阳璞琼、何红宇、宁志刚谢富强肖金凤赵宇红邓贤君王明华

(二)专业硕士授权点(2个)

1电子与通信工程

(1)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简介

现有硕士生导师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有出国访问经历学者6人。承担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课题6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800万元,横向开发和技术服务累计创产值达千万元。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出版专著1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EI等收录60多篇。

本专业在核辐射环境电子测量系统、核设施运行监控与信号处理、乏燃料处理与安全状态监测、核工业仪器仪表研制、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以及工矿企业通风除尘、气体环境监测、核素迁移监测等环境保护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获得较好的工程应用,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与深圳柏斯生物、浙江亚龙、特变电工、大唐耒阳电厂、北方光电、北京核仪器厂、秦山核电公司、大亚湾核电站、田湾核电站、原子能研究院、核动力设计研究院、核工业404厂、中核建设集团、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满足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培养基地。

(2)电子与通信工程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

1)核电子探测技术与系统

面向核行业和地方经济需求,契合核动力装备、核设施退役及其它涉核环境下辐射探测系统的特殊性,以开发安全可靠的、满足核环境要求的电子测量系统作为主要研究任务。

2)光电子技术及应用

本方向主要研究相干光的产生、传播、控制、探测及相干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应用,尤其在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应用,激光制备新型光电、热电功能材料,以及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与新型光子器件构筑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应用

(主要研究了电磁场在磁约束核聚变领域的应用研究及微波技术在矿石辅助破磨的应用。在中性束注入、电子回旋波、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以及低温等离子体在国防领域的应用、微波技术在含贵重金属矿石加工中辅助破磨应用研究。

4)电子系统集成

主要研究特种电源装置、环境监测与净化、控制优化等,实现对电与磁的能量变换、控制、传输和存贮。在环境监测技术方面,主要开展辐射环境监测、空气净化与除尘系统的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在优化控制理论与方法方面,重点研究多目标飞行器轨迹优化、电机控制新技术。

5)智能信息处理与通信

主要研究图像处理、信息融合、信息安全及应用、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无线传感网及物联网技术。

(3)电子与通信工程学位点导师介绍

龚学余王新林王彦郭玮邓贤君王明华阳璞琼宁志刚、何红宇

2控制工程

(1)控制工程学位点简介

控制工程领域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依托,以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为基础,以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运用控制原理和方法,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培养能满足和实现现代工业、农业以及其他社会经济领域对日益增长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的人才。

学位点现有导师15名,其中校内导师7名,校外导师8名。现有的7名校内指导老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4名拥有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由自动化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技术研究所、电气自动化研究所、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专业与研究机构支撑。拥有中核集团核设施运行状态监测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国管专业、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教学实验平台、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实验室、省部共建示范实验室和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等。学位点以原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位点为基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本领域已形成了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核探测与核设施运行控制等稳定的研究方向。

(2)控制工程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

1)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技术

本方向紧跟控制工程领域最新理论发展动态,开展智能控制、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深度学习等重要理论和应用研究。

2)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

本方向以现代控制理论、传感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等理论与技术为基础,同时综合运用智能检测、测控技术、人工智能、网络集成控制等相关技术,并与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工程、电子信息、机械等学科相互渗透,主要从事与控制、信息科学、核设施、机械、交通等领域相关的先进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3)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本方向紧跟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领域最新理论发展动态,开展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机系统及其智能控制、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等重要理论研究。本方向具有多年从事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领域研究的教授、副教授,队伍结构合理,研究团队成员具有较深厚的学术沉淀,研究理论成果突出,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研究生。

4)核探测与核设施运行控制

本方向面向核行业和地方企事业单位需求,紧密契合核设施控制系统的特殊性,以开发和集成满足核环境要求的安全可靠的核设施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电子仪控系统作为主要研究任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面向核行业的通讯仪器仪表研制、核设施运行监控与信号处理、乏燃料处理与安全状态监测、核探测技术与方法研究、辐射环境监测与核事故的应急处理、反应堆控制与监测、核电站数字化电子仪控系统,等。

(3)控制工程学位点导师介绍

赵立宏盛义发谢富强赵宇红肖金凤杨斌陈文光

 

上一条: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调剂系统开放及复试时间公告
下一条:南华大学2018年湖南省本科一批招录优惠政策

关闭

地址:中国 湖南 衡阳 常胜西路     
雨母校区: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衡祁路228号南华大学雨母校区电气工程学院     
电话:0734-8282125     邮编:421001

版权所有: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